此言有理·清凉一“夏”丨看宋代人如何清凉“一夏”

从《诗经》记载的周代“纳于凌阴”的藏冰制度,到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冰雪凉水”的满街叫卖……大河网学术中原邀约专家谈中国古人如何“消暑”,通过制作AI短视频对历史上的“古法降温”知识进行趣味化传播。

清凉一“夏”①丨大宋之冰,冰中大宋

唐代以后,冰这种原本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已渐渐进入市民大众的消费范畴,当然,它依然昂贵。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工制冰技术的出现,冰越发成为寻常百姓常见且常用的大众消费品。

清凉一“夏”②︱明代人的清凉之道

明代人消暑,离不开几件寻常又特别的物件。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记载:“置轮轴于屋梁,下设转枢,一人运之则满室风生”。相比以往将风扇车仅用于扬谷,明代人已经尝试将机械装置引入生活用以消暑降温。

清凉一“夏”③丨穿越千年的甘甜:唐宋时期的荔枝

荔枝因滋味之甘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屡屡咏叹的对象,因诗意之美被赋予丰富的文化意象,更因进贡之路而成为映照帝国资源调配能力、统治阶层奢靡生活的历史镜鉴。

清凉一“夏”④丨古代的消暑重器——冰窖

自从有人类以来,温带的先民面对酷暑,就梦想在夏日能有冰来消暑降温。不知从何时,先民学会在冬季把冰块藏在地窖,到夏天拿出来消暑。这种冰窖在中国汉代之前称为凌阴,汉代称凌室,北朝称冰井,明清时期称冰窖。

清凉一“夏”⑤丨文人画中的夏日襟怀

从南宋绘画《柳院消暑图》中“墙内芭蕉与墙外柳树,相映得宜。柳叶丝丝勾出,垂柔飘逸,犹如烟动”呈现远景山水的清旷,到明仇英《蕉阴结夏图》中“远处三座立石挺健高耸,芭蕉、修竹等出乎其间”呈现夏日蕉阴的清凉。

清凉一“夏”⑥丨饮中纳凉:古人夏天喝什么消暑?

跟今人离不开花样繁多的果汁、奶茶、咖啡一样,古人也有丰富多样的消暑饮品,既注重清凉解暑,又兼具养生功效,上至帝王公侯、文士武官,下至贩夫走卒、市井男女,都能在一杯杯消暑饮品中获得一片清凉。

清凉一“夏”⑦丨摇扇岂止驱炎暑 掌中暗含庙堂谋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于《销暑》一诗中描绘了端坐庭院、心静室空以祛除暑热的场景,其自得其乐的心境跃然纸上。如今,当我们在炎炎夏日中重读这首五言律诗,清风徐来般的意境引人遐思:古人是如何消暑纳凉的?

大河网学术中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