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地位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与学术支撑。

方燕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河南贡献

河南将在新时期的历史推进中承担重要角色,在新时代继承大河文明的源远流长,展望华夏气魄的雄姿英发,也将在浩浩长空中继续绽放出新的中华文明之光。

侯卫东:中原腹地承载中华文明主根主脉

做好中原腹地的考古发掘与历史研究工作,阐释中原腹地在中华文明主根主脉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河南在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何成果?看专家怎么说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的根本渊源,为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做出中原贡献。

音——“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以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为源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原音乐始终是它的干流、主体。中原音乐以海纳百川的心胸、雄浑浩荡的气势,汇聚着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成果,引领着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原大地出土的一件件音乐文物,合奏出中华文明的初音,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一种诗意和温度。

鼎——在中国文化中,鼎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从新石器时代普通的炊煮器物发展为重要礼器,进而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其延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尚无其他器物可以与之比肩,鼎被称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鼎文化从中原发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玉、尚玉,玉作为“神物”至少出现于至今8000年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玉器是中华礼制与文明的重要载体。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境内的遗址、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玉器,这些玉器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他们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主线相伴,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一环。

  • 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说的一点不搀水分:地下文物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位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第二(420处);32年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第一(50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从河南开始的。

  • 中华文明探源中的河南担当

    新密李家沟、新郑裴李岗、渑池仰韶村、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安阳殷墟……几代河南考古工作者踔厉奋进,用手铲实证着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展现着河南担当。斗转星移,从中原大地生长出来的文明之光,犹如茁壮的庄稼一样,历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生生不息……

  • 中原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中心区域

    河南地处中原,中原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中心区域。认识中华文明、诠释中华文明,河南考古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