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面对49家300名医疗队员参差不齐的防疫经验,他接下了感染防控这项重担,立下了“确保人人过关,确保队员零感染”的军令状,今年4月,他再赴上海迎战奥密克戎——他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心ICU一病区护士长邹辉煌。
吴媛媛和周珂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护士。几天前刚刚结束在张江方舱医院的工作,转到上海新冠救治定点医院开展新的使命。回想起在方舱医院的工作情景,一对聋哑老人令她们印象深刻。
上海疫情暴发时,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科护士长李博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支援上海的请战书, 4月3日,郑大一附院党委经过慎重考虑,由副院长张国俊带队,李博担任护理领队,带领307名队员,其中有250名具有多次抗疫经验的优秀护理骨干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奔赴上海抗疫第一线。
应依欣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一名90后护士。几天前,她跟队友结束了在张江方舱医院近一个月的工作后,又投入到上海新冠救治定点医院开始新的使命。在妹妹即将高考之际,她在抗疫一线给妹妹写信鼓劲儿:愿我们勇敢且向上,做彼此的榜样。
从2020年武汉疫情到现在的“上海保卫战”,不同的地点,相同的工作,儿子也从三个月大到现在的两岁半,在抗疫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他缺席了孩子太多的成长,亏欠家庭、亏欠妻儿太多太多——他就是豆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
在这里的隔离产房生产时,都会配一名医生、一名助产士、一名母婴护士和一名普通护士。为给孕产妇和宝宝提供在普通病房同质化的医疗服务,隔离病区的护士们12小时超长“待机”,在休息时也24小时待命,有需求随时“上岗”。
4岁的囡囡拉着郑大一附院护士李珂的手,眼泪汪汪、依依不舍,哽咽着说:“阿姨,我要出院了,我会想你的,等我长大了也做白衣天使打怪兽。”
4月初,在经历了几天几夜繁忙的开舱,河南省援沪医疗队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里的工作也步入了正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援沪医疗队六号楼一病区的日常工作,也在苑春杰护士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耳穴压豆调理患者咳嗽、头痛、失眠;穴位按摩缓解焦虑、心慌;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身健体;针灸放血疗法泻热解毒、消肿止痛;兰芷防疫香囊化湿、去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4月25日,河南省190名援沪医疗转运队队员从郑州出发,前往上海开展急救转运工作,十几天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及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转运工作。
“快来人啊,有人叫不醒了……”日前,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10号方舱四病区内,一名患者全身抽搐、倒地不起,情况十分危急。幸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及时救治,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孩子这么小,一个人出去能行吗?”满心焦虑的她来到护士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一边说一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得知这一情况,10号方舱三病区刘静护士长立即联系了转运公交司机和交警,将孩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安排到位,无缝衔接地将孩子安全转运到社区,送到孩子爸爸身边。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战争”。接到支援抗疫的通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医疗、护理、院感及后勤人员组成的307人队伍奔赴上海,由张国俊副院长带队,参与抗疫。
为缓解患者住进方舱后对疾病治疗、康复的疑问,郑大三附院援沪医疗队队员冯小娟通过制作“温馨手册+云端科普视频”,既让患者掌握了疫情防控知识,又拉近了医患距离,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郑大一附院的大白天使,感谢您舍家忘我、殚精竭虑奉献,你们的坚守是上海获胜的希望,沪感恩不尽,国永载史册。”字数虽然不多,但是豫沪同心一家亲,共同守沪的决心却力透纸背。
“这幅我亲手画的画送给小樱桃,里面有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妈妈手捧爱心,4颗小星星代表4岁,我想把这份祝福送给孩子,祝她生日快乐……”上海市张江方舱医院6号楼1病区的王先生给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援沪医疗队石巍送来了一张自己的手绘速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