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斧削、壁立千仞,新乡辉县市的回龙村就坐落于大峡谷悬崖之巅。3月下旬,天气回暖,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崖壁的公路上、村里的老屋前,将一幅幅美景定格在镜头里。24年前,回龙村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一道山崖将回龙村一分为二,千百年来,崖上崖下的人们世代相隔,村民只能依靠挂在绝壁上的一架“老爷梯”爬上爬下,非常危险。从悬崖绝壁上修一条山路,是回龙人世代魂牵梦萦的渴望。

王圈是博爱县人大代表,博爱县下期城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身迷彩运动服装扮,黑黑瘦瘦,个子不高,说话快人快语,中气十足,看上去像一个普通的农民。就是这位农民,却靠着坚强的信心,扎实的干劲,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把一片方圆10公里的荒山硬生生变成了种植十万多棵果树的“花果山”。在解放初期,半架山上到处都是砂礓石块,勉强能种些谷子豆子。后来,由于开山炸石,本就贫瘠的山地被碎石块掩埋,再也长不出庄稼了,因此半架山废弃多年。

2014年以前,代玉建在郑州做生意,是两家公司的老总。2014年以后,代玉建返乡,成为代庄村的村支书。代玉建从小在兰考长大,小时候一直过的穷日子,直到出去上了大学,自己做起了生意,家里条件才渐渐好起来。随着代玉建的生意越做越大,家乡人找到他,希望他带领大家一起搞产业。直到2014年,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为家乡人做些事情的时候,终于决定回村。那一年,他被选举为代庄村党支部书记。

傅泉萍是一名女大学生,今年29岁,张官营镇小营村人,毕业后随父母在叶县从事轿车销售行业。2019年,为响应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号召,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家乡地理环境和土壤情况,傅泉萍回到了小营村,开始种植蒲公英。在镇政府和村两委支持下,傅泉萍流转土地100余亩,人工种植蒲公英。她注册成立了联皓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种植。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一部分干蒲公英叶子销售至广东、广西等地,用于茶叶制作,另一部分干叶销售至药品加工厂,用于制作凉茶。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还销往郑州等地的餐饮企业,加工后供消费者食用。

“我还可以自己走,谢谢你,不用搀扶。”在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地朝“志愿服务站”走去,这位近90岁高龄的老奶奶名叫左春秀,她几乎每天都要到火车站报到,义务为群众指路,坚持将近30年。除了为群众义务指路,她还负责提供热水、帮助寻人、零钞兑换等。老奶奶说,为人民服务,做不了大事,就做一点小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年初一晚上,薛荣瞒着年近九十岁的老母亲,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递交了请战书。因年龄原因,她无法亲自上“战场”。大年初二,她含泪把儿子送进郑大一附院隔离病区值守,儿子李圆方代替母亲投入抗疫战斗。

舞钢市尚店镇李楼村李南村民组的放羊诗人李松山,幼时患上脑膜炎,口齿不清、脚步蹒跚,小学四年级辍学,放羊是他的主业。命运没能禁锢住李松山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的爱好。他说:“人总得有个爱好,这样才不觉得单调。”李松山喜欢上了诗歌,常常早上不到5点他就起床看书,他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走进郑州航院南校区,观光者络绎不绝,这里大树参天,是珍稀树种的乐园和全国林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开垦种植这片土地的老人,便是“中国珙桐之父”张家勋。1962年,18岁的张家勋在河南汝南园艺学校系统学习现代园林绿化理念。在这里,他以书为引,开始了自己的“种树人生”。

初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着淮滨淮南湿地时,湖面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各种水鸟传出的欢快叫声奏响了新的一天。淮南湿地方家湖保护站站长徐士华,作为这片湿地的“主人”,每天都会绕着15公里的湿地核心区巡查两遍,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老徐巡逻的主要任务是察看湿地环境有没有被破坏,观察湿地来了什么鸟,看看湿地的动植物状况。

驻村近6年来,郏县人民检察院干警朱国强扑下身子、一心为民,把两个涣散村的“两委”班子创建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民、镇党委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纷纷挽留,不让他走……2015年9月17日,朱国强受组织委派,担任郏县冢头镇秦楼村第一书记。秦楼村是软弱涣散村,朱国强入村后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逐步确定了抓班子、办实事、聚民心的工作思路。他带领班子首先解决了村里6户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并在郏县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组织青年干警作为志愿者,对孤寡老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悉心照顾他们。